Monday, December 27, 2010

讀書報告: 地產霸權 潘慧嫻著 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 by Alice Poon


最近忙於攪個玩具blog,疏於寫文,現在正巧有空檔,趕忙在年底前完成一些仍未完成的文章...

[警告] 同學們切勿抄寫此文去作為真正之讀書報告來交功課.第一,本人之讀書報告一向也不高分。第二,你的閱卷員可能也是霸權之受害者,可能讀後悲從中來,從而將怒火發洩於你的抄習文章上。第三,如果有其他人也同抄此文,無論你作大技巧如何高超,也難逃一刧!


本書原本只有英語版,因在加拿大拿了些獎後,自然地由信報及天窗出版了現在的中文版。我手上的已經是第五版了,全書共219頁,定價HK$98。

內容概敘作者的前言用了十九細版的文字把近代困擾香港的問題清楚地勾畫出來: 長久的高地價政策、强拍如何助地產商侵犯私人財產權、功能組別議員於高鐵及西九等肥豬肉中的行為、舊有移民政策如何間接地推高地價、2002年孫九招種下今天的禍根,在無公平競爭法下地產商輕易進入及壟斷不同行業令市民利益受損、缺乏最低工資法例令地主不但因壟斷土地資源來增值,另一方面更何以同時以低廉的人工去請人為其生意增值、政治體制所引起的官商勾結機會。文書談及以上種種的帶動了近年社會價值模式的轉移,及其所引起的深層次矛盾。

本書之六個章節如下:

一. 誰统治香港?作者列出地產商於七十年代尾開始利用地產業為後盾進軍各行各業,例如長江收購和黃;和黃後來收購港燈;新地控制九巴;恒基進軍中華煤氣;新世界投得港巴專營權;恒基控制了小輪服務; 近年盈動收購香港電訊。香港電訊業雖然開放,但只有三大地產商掛鈎的集團在營運,大財團累積公用資產的例子比比皆是。作者列出地產商跨行業壟斷行為令地產商就算是經濟低迷下仍錄得驚人盈利。

作者在文中指出政府政策助長大地產壟斷,後來更伸延致其他行業。政府亦沒有擔當中間人角色去平衡富人與弱勢社群的利益,競爭法多次被政府否定。

有人認為港人引以自豪的自由市場應減少各種限制經營的方法,例如最低工資及競爭法。但作者指出香港市場是否自由實在成疑,因為在真正自由市場中,買家不必為商品和服務支付過高的價格,但在香港多個行業中也"感覺"不到。

本文也淺談了作者認為操縱香港的六大家族,包括李嘉誠家族、郭氏家族、李兆基家族、鄭裕彤家族、會德豐包氏及吳氏、及嘉道理家族。作者借用了David Webb (Hong Kong Needs a Competition Law) 一文,指出港府親商令Adam Smith所指的自由市場的無形之手跟本不在香港存在!


二. 土地就是權力本章先談10-12世紀地主為權力中心的封建社會 (feudal system),並用例子指出香港財富集中在其幾位經濟巨頭手中已達極其嚴重的地步,作者認為新的封建制度重新在香港成立了。作者再指出今日的經濟財閥於67年暴動時趁機囤積土地,後來從這些未經開發的土地上不勞而獲,也令這些土地原來的實際經濟效益浪費了。

六十年代尾開始,因內地及香港政局不穩,華商從英資手上低價吸納地皮。中英聯合聲明限制政府土地出售為地產商帶來一個發大財的機會!本書讀者可能會說自由市場明買明賣,只是華資較英資聽明吧!作者指出地產商其實運用了三大秘技去避開公開拍賣或招標等公平公開方法去買地。此三秘技為更改農地用途、換地權益書及利用修訂契約補地價把自己收購公用事業擁有的土地改為住宅發展。


三. 公用事業亦遭壟斷本章主要道出大地產商藉著超常規的地產利益進入其他市場。手段包括高價出租物業及以營業額租金方式出租商鋪、成立物業管理優先判給自己的地產項目、善用高通漲時期制定的管制計劃去增加電費、燃氣、巴土等公共事業的收入,做成寡頭壟斷令新對手有過高的入門門檻,舉例如因地成本高及無法建立業務據點的法資家樂福超市於2000年結束在港業務。


四. 沒有競爭的地產業作者認為港英及特區政府自由放任的土地制度一直為少數特權人士提供致富捷徑,地產商在土地及各種公用事業的壟斷,令行業競爭不足,加快了經濟集中的步伐,全社會走向極端。地產掛帥經濟導致技能錯配,地產業本身賺取外匯的能力比一般創意工業也少得多,也窒礙整體經濟之增長。

作者認為2002年的孫九招為政府選擇了最容易的推動地價去挀興香港當時一潭死水的經濟。政府身為最大地主及唯一公屋供應商,為香港地產市場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從停出居屋及減少鐵路沿綫供應量等決定,政府看來只顧及自身的利益,地產商只是利用政府的無能去進一步獲利,也使政府看似地產商的傀儡。


五. 經濟衰疲民生凋敝土地制度創造了數個特權統治階層,控制力透入政、經、商各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危及和諧。作者指出政府應恢復公開拍地,不應依靠勾地機制,令地產商主導供應量、選址、時間及定價的控制權。作者又指出因沒有足夠土儲,連中小型地產商也差點在經濟逆轉時沒頂。

本章也道出租金高昂及地產商的進軍使零售業經營困難,及一些中產於97後的真實苦况。作者同時引用David Webb指出目前港交所本身為盈利帶動的上市公司,但同時擔任監管的角色有利益衝突,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有何能成為經濟霸主的另一個樂園!


六. 反壟斷刻不容緩作者認為徹底改革土地制度及改善土地和房屋政策,去扭轉營商成本高企的局面,與及減少因大財團壟斷土地和空間的不良影響。

此章談及的話題包括推行可負擔房屋的政策、土地壟斷為一切壟斷之母、引入競爭法、學習芬蘭模式去滅貧及維持社會平等,及用革命性的地價稅(Henry George首創)把稅務負擔從勞動及資本轉移至土地等等。


多謝閱讀! 有機會再寫吓自己的讀後感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