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骷髏會會評 - 紅隧加價三大好處 (2010/8/19)
傑克兄,
拜讀了你於八月十九日撰文之骷髏會會評, 提議將紅隧加到$60, 整個人也掉到地上了.
雖然如果三隧統一由政府管理,就可以利用收費平貴或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等模式導引車流, 達到疏導交通的目的. 不過長遠而言, 政府並不會比任何私營企業更有效地管理三隧. 看看以前的九鐵和其他一眾高官俱樂部便可了解一二. 加上中信泰富(stock code 267)在 2008-2009 年因澳元 Accumulator 中損失達155億港元中開始復元, 中信泰富會否輕易地以"合理"價售回政府?
對於假設三隧統一, 提高紅隧收費將紅隧使用量分流到東西隧的三個好處跟據貴會評如下:
骷髏會 "1. 大大降低所有隧道的使用量,令三隧長期保持暢順,塞車問題迎刃而解"
首先,不明白要降低所有隧道的使用量的目的. 其實只要三隧用相同收費($20), 東西隧車流不足及集中使用紅隧之問題便會立即改善. 因為住西九龍之駕駛人士, 例如九龍站,美孚和四小龍, 一定會用西隧去港島中區. 家住太古城,將軍澳,馬鞍山的, 大都自然用東隧.
骷髏會 "2. 補貼給公共交通工具,令巴士、小巴及的士等沒有藉口因隧道加價而調高收費,市民繼續可享用收費合理的公共交通"
用你所建議紅隧加收的$40元去補貼私人公司? 點樣有效及公平地去分配? 每間公司雖然沒有因隧道加價而調高收費藉口, 還有上萬個其他藉口. 相反地,只要三隧相同收費($20), 政府,市民,一眾壓力團體便可理直氣壯地去叫使用東西隧的公共交通工具減價. 交通費減了, 乘客相應增加. 公共交通公司收入增加. Win Win.
骷髏會 "3. 駕車人士成本大增下,部份會選擇放棄駕車,轉用公共交通,減少車輛在路面行駛,減少廢氣,有利環保。"
假設每天來回紅隧一次, 每月三十次, 隧道費會由每月$1,200 加到 $3,600. 增加了$2,400 共 200%. 私家車駕車人士會否因此放棄駕車? 貨車會否改用水路送貨? $2,400對有能力駕車的人來說絕非龎大金額. 要改變生活行為(make change),一定要有崩裂式的推動因由. 我相信$2,400並不是其中一種.
根據運輸署數據,現時全港3條過海隧道的每日平均車流共約23萬架次,其中西隧佔5.2萬架次(設計流量12萬架次),東隧佔6.5萬架次(設計流量8萬架次),而紅隧則有逾12萬架次(設計流量8萬架次),反映每日大約有一半車輛使用早已飽和的紅隧過海。 東隧和西隧之專營權分別在2016年及2023年結束。相信在2016年東隧收回後, 政府可利用價格分流紅隧大約1.5-2萬架次到東隧(用盡其設計流量), [理倫上]輕減紅隧之流量至10萬架次.
同時也提議現在的紅隧和2016年後之東隧, 在半夜時段作特價, 甚致免費去和中信泰富所控制之隧道作正面競爭. 反正由中方資金支持的中信也不會比好處香港用家. 另一建議是在正常煩忙時段坐滿人之私家車經紅隧可獲環保拆扣.推動香港 Carpool 風氣.
紅隧早已回本及年年有餘, 假如三隧統一後, 如骷髏會所言將紅隧加到$60只會激發民憤. 甚致演變成1967年新浦崗塑膠花工潮相同之街頭抗争也不出奇. 中長期而言也會由政府帶動通漲, 相信相關之政治官員也要一一下台. 因此貴會之紅隧加價建議是否過於簡化純樸呢?